中国青少网欢迎您!

010-57196018

社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老师是本电子书

发布时间:2015-01-14 发布者:Love151 浏览次数:46
分享到:
   来源:新民晚报

正走在校园,迎面一位戴红色围巾的女生突然热情地朝我挥手:“老师好!”一向对认脸很有自信,大脑瞬间却怎样也搜索不出她的名字,猝不及防,赶紧微笑,以点头回应。如是情形出现三五次之后,我简直对自己的记性产生了严重怀疑。直至看到晚报上一篇名为《老师是什么》的文章,我才恍然大悟:我这是被“借阅”了,那些都是我素未谋面的“读者”呀!

学堂时代,老师就像一本纸质书;慕课时代,老师就像一本电子书。触不到纸张的凹凸质感,闻不到油墨的特殊香气,电子书只是藏在硬盘中的若干字节,但无形之物却轻易突破了有形的界限。网络上的老师也同样以字节来计量,字节的多少与学问的高低形成正比。当液晶屏薄薄的四边将老师围住,就是一本本可以供全世界成千上万人同时点击浏览的电子书。就知识的传播而言,这种高效又环保的方法真正叫我喜欢。

更叫我喜欢的是:网络公开课前行的每一小步,都是“教育机会均等”理念向前迈进的一大步。如果你身处教育资源相对落后的地区,一台电脑便能让你与名校学生“同处一室”,哈佛、耶鲁那仿佛遥不可及的豪门都无一例外向你敞开;又如果你错过了学习的黄金年龄,现在终日为生计打拼,在深夜归途的列车上,好学的你只需划亮手机荧屏。到站了?没关系!剩下的半节课,明早上班路上继续看吧。多么“任性”的学习方式啊!这是慕课给你的特殊权利。走进这样没有门槛、没有围墙、没有国界的课堂,愉快得就如走进一间街角永不熄灯的便利店,而且不需要排队秀出支付宝,一切免费。

好归好,师生间的沟通初初着实令人头疼。犹记得第一次进入网络教育学院录制实验室的那份不适应:面对着空无一人的课堂和黑洞洞的镜头,我感觉自己正置身拍摄哈利·波特续集的特效片场,独自面对着空气挥舞着魔棒、叫喊着咒语。结结巴巴数次NG后,课程主任笑呵呵地传我两字心诀:“想象”。好厨师可以想象出各种食材融合后在食客味蕾上的化学反应,好老师可以想象出学生听课时的反应,而这种想象正是基于数轮教学周期、建立起成熟教学模式而形成的。语气、表情、肢体、节奏,在镜头前,老师太需要演员般的热情去冲破荧屏感染“观众”。声情并茂加之聚光灯炙热灼射,半小时的“清口秀”下来我已是口干舌燥、衣衫尽湿。后来看到国外颇有些慕课就是老师们平日正常教学的真实记录,学生的走动与发问随意可见,现场范十足,也就逐渐向“自然派”发展了。

每次课程上线后,学生都会通过关联论坛或是电邮给我留言。有没听懂的知识点,我会再阐述一番,暗记以后翻录时不可再一言带过;要求推荐书目的,我会附上阅读清单;赞我新剪发型的,我也不忘美滋滋地回个笑脸。这些可爱的学生可能近在咫尺,可能远在天边,能和我打个照面的已算是奇情奇景。倘若十年二十年之后,还会有人认出此刻以字节恒定下的我吗?

每每想到这种穿越时空的师生机缘,我都不禁心生感慨:你见或者不见,我就在那里,一言一笑不因光阴而改;我知或者不知,你就在那里,咔哒一声将我点击翻开;网络的课堂,但曾相见便相识,愿倾我所知所有,伴你学海泛舟。

(责编:归鹤、翁迪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