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少网欢迎您!

010-57196018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新华小记者探访东方芭蕾--花鼓灯

发布时间:2017-06-07 发布者:love151 浏览次数:37
分享到:
 近日,新华小记者走进了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常坟镇,在这里采访了东方芭蕾—花鼓灯传承人马彩娣和她带的孩子们,并观赏了这一传统民间舞蹈,实地感受了我国传统舞蹈文化的巨大魅力和恒久生命力。

 

"图为新华小记者采访花鼓灯传承人马彩娣"

在体验采访中,马彩娣老师向小记者们介绍花鼓灯的起源与发展。花鼓灯舞蹈是流行于安徽淮河一带的一种民间歌舞,以舞蹈见长,主要以锣鼓打击乐伴奏,舞蹈语汇丰富,表现力强,群舞时气氛尤为热烈,是中国汉民族舞蹈艺术的主要代表之一。

 

 "图为新华小记者采访花鼓灯小演员" 

宋朝时期,花鼓灯已发展成为比较系统的艺术形式,在民间舞蹈艺术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至今流行在淮河流域的安徽、河南、山东、江苏部分地区的泗洲戏、淮北花鼓灯、卫调花鼓戏,淮剧、推剧等都是花鼓灯的后代,流行于湖北、湖南、安徽等地的花鼓戏,以及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的花灯、花鼓戏,它们在艺术形式上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与花鼓灯艺术相同的特点。

 

"图为新华小记者体验学习花鼓灯"

马彩娣老师还向小记者们讲了一个有趣的民间传说。相传,花鼓灯起源于夏朝,在涂山脚下,大禹会诸侯的地方,大禹娶了涂山氏的女儿——女娇为妻,新婚不久,大禹便出征为天下人治水。大禹治水十三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女娇十分想念大禹,每天抱着儿子启站在山坡上向着远方眺望,祝愿丈夫治水成功,早日归来。由于她望夫心切,精诚所至,化成了一块巨石,后人称为“望夫石”、“启母石”。为了纪念他们,人们盖起了禹王庙,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赶庙会,打起锣鼓,跳起舞蹈,从此就有了花鼓灯。

 

 "图为习主席接见首届文明家庭代表马彩娣" 

小记者在体验采访中还了解到花鼓灯参加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向世界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2013年10月1日赴美参加了第7届夏威夷国际青少年艺术节,舞蹈花鼓灯《大河湾的孩子》,获得国际金奖。马彩娣一家几代人为传承花鼓灯,作出了很大贡献。婆婆常利华曾经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并合影留念,马彩娣老师一家代代接力传承花鼓灯这一中华传统舞蹈被评为中国首届文明家庭,受到了国家主席习近平亲切接见。

 

图为花鼓灯演员排练中

这次采访体验活动中,小记者们通过实地感受,现场采访,参观学习,切实感受到了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和传统文化的无比珍贵,有效的拓展了视野,丰富了传统文化知识,锻炼了采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