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少网欢迎您!

010-57196018

校园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千窑瓦都”——干窑之旅

发布时间:2017-12-22 发布者:love151 浏览次数:38
分享到:
        20171210日,新华小记者们兴致勃勃地来到了素有千窑瓦都之称的干窑镇,参观了窑墩,零距离接触了这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美。
嘉善县地方档案史料收藏研究会会长、最美浙江文物守望者董纪法爷爷和沈家窑的传人沈刚老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
我们先来到了窑洞,正好赶上沈步云老师在烧窑。沈老师一边邀请我们参与点燃窑火,一边给我们详细介绍了窑洞:它的样子像一个人的脸——两个小正方形像人的眼睛;竖下来的长方形像人的鼻子;下面放木屑进去的地方像人的大嘴巴。泥坯砖就从下面放进去。新华小记者们对这个都充满了好奇,对后面更期待了。
在董爷爷的带领下,我们出了窑洞,来到了一个陈列室。一路上看到了很多用泥土烧制成的东西:有些刻着“福”字;有的变成了龙的形状;有的变成了屋顶上的瓦。还有一块非常巨大的150cm×150cm的大京砖,已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了,听沈老师讲这个是非常宝贵的民间艺术。
来到展示厅,里面成列着各种各样的瓦。董爷爷给我们讲解了“千窑瓦都”的由来等知识。新华小记者们认真地听着记录着,都迫不及待地想了解更多。到了采访环节,新华小记者们都跃跃欲试。我问了董爷爷一个问题:“瓦和瓦当有什么区别呢?瓦当是什么?”董爷爷说:“瓦当是屋檐上用来挡雨的,主要是防止小木梁受损,以前还有很多讲究的。”采访完后我有极大的收获感。
最令人激动的是,沈家小哥哥带领我们亲手体验了一把瓦当的制作。我们干劲十足、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大显身手,拿着模具,揉、捏、摁,脱模;在老师们的帮助下,最后做得都很成功。大家都高兴极了。
我们还体验了一把惊心动魄——登窑。董爷爷带领我们登上窑顶绕着烟囱走了一圈,很有挑战性,不禁为我们自己的勇气点赞,也真心佩服窑文化的传承者。
这一次的活动,让我全方面的了解了“窑文化”,领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美,让我们一起来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者。
新华小记者 颜一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