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少网欢迎您!

010-57196018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中小学课表 9月“大变脸”

发布时间:2015-09-15 发布者:倩仔 浏览次数:41
分享到:
           进入9月,学生家长会发现,小学生和初中生的课表正在悄悄地改变。

    随着《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修订)》的正式施行,包括各学科的课程、课时以及课外作业都在改变,学生们迎来了不一样的新学年。

变化1 出现长短课大小课

    新学年,本市中小学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每学时平均为45分钟。学时实行总量控制,周总学时时长不得超过相应年级规定的学时总量。如:一年级不得超过1170分钟(26学时×45分钟)。以前每节课固定为40或45分钟,现在鼓励学校在周总学时不超过相应年级规定的前提下,根据学科、课型等积极开展长短课、大小课相结合的课程实验。

    近年来,包括清华附小、芳草地国际学校、朝阳实验小学、首师大附小、京源学校等北京多所中小学试点打破一节课45分钟的惯例,开展了“长短课”探索。将每节课45分钟的标准课时缩短或延长,长则八九十分钟,短则三十分钟,甚至只有短短十几分钟,形成了“长短课结合”的课时设置模式。

    未来,越来越多的中小学都会参与长短课、大小课相结合的课程实验。

变化2 小学低年级不留课外作业

    按照规定,一至六年级要在课内留有作业时间,低年级作业要在课内完成,不得布置课外作业;同时教师要对作业进行设计,要为学生设计适合的、个性化的作业。其他年级书面形式课外作业一周布置一次,教师应全批全改。实践类课程中,鼓励小学各年级布置跨学科、跨年级的综合类、探究类作业。

专家分析,“一周一次”的作业显示出一个新导向:对学生知识的检测将从“检查知识点”向“综合利用知识解决问题”转变。以往每天一次的作业主要为了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当天学习的知识点,而一周一次的作业,往往围绕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布置,可能需要学生综合运用一段时间所学的知识,甚至是不同学科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这正好是目前中高考改革的方向所在。

变化3 九年级增设历史和生物课

    新的课程计划要求义务教育九年一贯整体设置,关注小初衔接、初高衔接。比如开设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就是为了解决小学科学和初中科学不衔接的问题,再如将历史、生物课程延伸到九年级是为了解决初高中这两门课程不衔接的问题。

    业内人士介绍,九年级新增历史和生物学科,也是配合未来中考改革的一种考虑。

变化4 科学实践计入中考成绩

    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培养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是本次课程计划修订的重点之一。

    新的课程计划要求,各学科平均应有不低于10%的学时用于开设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在内容上可以某一学科内容为主,开设学科实践活动,也可综合多个学科内容,开设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在学时上可与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等统筹使用,也可以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统筹使用。

    在七、八年级开展的“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将渗透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知识和能力培养,重点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学校安排七年级每周1学时、八年级每月1至2学时开展“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指导课,指导学生在校内外开展小实验、小制作等活动,组织做好学生“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课程学习情况的认定填报,有关情况作为中考动手实践类成绩的计入依据。

变化5 低年级语数外课时“缩水”

    在这次课程计划调整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国家课程学时设置有部分调整:品德与生活在一、二年级的学时由2学时调整为1-2学时。历史由过去的七、八年级延伸到九年级,其中八年级学时由过去的2学时改为1-2学时。生物在不增加周学时的情况下,可延伸到九年级每周开设1学时。语文一、二年级由过去的8学时调整为6-8学时。数学一、二年级由过去的4学时调整为3-4学时,六年级由5学时调整为4-5学时。外语一、二年级由过去的2-3学时调整为2学时,三、六年级由3学时调整为2-3学时。体育一、二年级由过去的3-4学时调整为4学时。市级地方课程每周1学时,区县地方与校本课程每周1学时。信报记者 王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