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少网欢迎您!

010-57196018

情商

当前位置: 首页  -  领导力

【家教故事】苔花绽微光 我们这样陪孩子 找到内驱力

发布时间:2025-10-13 发布者:吴泽 浏览次数:3052
分享到: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看着女儿胡艾雯从懵懂孩童长成独立坚韧的少年,清代诗人袁枚的诗句总让我们心生共鸣。

作为父母,我们从未期待她成为人群中最耀眼的“牡丹”,只愿以包容的爱为土壤,用科学的引导为养分,陪她做一朵快乐的“苔花”。 

——六(2)班 胡艾雯家长


在艾雯的成长中,我们始终坚“自理是独立的第一步”,从不过度包办,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导她学会对自己的事负责。

幼儿园时期,我们便有意识地给她分配“家庭小任务”:玩具绘本玩完后要归位整齐,自己的红领巾、小袜子试着用小盆清洗,饭后帮忙擦一擦餐桌。起初她动作笨拙,玩具会摆得歪歪扭扭,袜子也洗得不够干净,但我们从不说“我来帮你”,而是蹲下来和她一起整理,手把手教她搓洗的小技巧。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被认可,她眼里的成就感藏不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种子也悄悄发芽。


进入小学后,我们把“主动权”进一步交给她。每天睡前,让她自己规划第二天的学习清单,从预习新课到整理错题,我们只做“提醒者”,不做“安排者”;周末早晨,鼓励她尝试做简单早餐,从打鸡蛋、热牛奶开始,哪怕最初煎糊了鸡蛋、洒了牛奶,我们也先肯定她的勇气,再和她一起分析问题。渐渐地,她不仅能把学习安排得井井有条,还能熟练做出营养早餐。这份“自己掌控生活”的底气,让她早早懂得了“责任”二字的含义,也为自主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面对学习,我们始终避免用“成绩”给她施压,而是更看重她“自主探究”的过程,用陪伴和引导帮她建立学习兴趣。

数学遇到复杂应用题时,她常会皱着眉说“好难”,这时我们从不说“你要加油”,而是坐在她身边,和她一起画线段图、列数量关系,引导她“换个角度想想”;语文学习中,她对课文深层含义好奇时,我们会陪她一起查资料、读拓展文章,听她分享自己的批注和想法,哪怕观点稚嫩,也认真回应。我们从不要求她“必须考多少分”,但会肯定她“愿意多尝试一种解法”、“主动查资料的认真”。


正是这份“重过程、轻结果”的支持,让她养成了不依赖、敢探索的学习态度。遇到不懂的问题,她会先自己琢磨,实在卡壳了才来问我们;考试成绩波动时,她也能平静地分析错题,而不是焦虑不安。这份对学习的从容,比分数更让我们欣慰。

孩子成长难免遇到挫折,我们的角色从不是“批评者”,而是“共情者”和“支持者”,陪她在困境中学会坚持。


三年级深秋,艾雯突发急性肠胃炎,不得不居家休养。看着她躺在床上没精神,我们没有说“别耽误学习”,而是先安抚她“身体最重要”。可没过多久,她主动说“想把作业补上”,我们便帮她整理课本和作业,在她忍着不适写字时,默默陪在旁边递水、拿纸巾;遇到她不懂的知识点,我们和她一起看在线课堂回放,帮她梳理同学传来的笔记。病愈返校后,她担心落下课程,主动提出要利用课间追赶,我们也及时和老师沟通,帮她制定合理的补学计划。整个过程,我们从不说“你必须做到”,而是让她感受到“你想做,我们就支持你”,这份理解,让她更坚定了“不放弃”的决心。


四年级校运动会,艾雯想报名800米长跑,我们知道这个项目对小学女生来说很难,但没有阻止她,而是说“你想试试,我们就陪你练”。此后每天清晨,我们会早起陪她去小区跑步,从最初跑半圈就气喘吁吁,到后来能完成两公里,我们从不催她“再快一点”,而是帮她记录进步,在她累的时候说“慢慢来,你已经很棒了”。比赛当天,她虽然没拿到冠军,但坚持跑完全程,冲过终点线时,我们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对我们而言,这份“敢尝试、不认输”的坚韧,比名次更珍贵。

我们始终认为,家庭教育不是“孤军奋战”,只有和学校同频共振,才能给孩子更全面的成长支持。


在选择兴趣班时,我们没有替艾雯做决定,而是先和班主任沟通,了解她在学校的兴趣倾向,再把绘画、书法、舞蹈等选项摆在她面前,让她自主挑选;周末规划活动时,我们会结合老师布置的“实践作业”,和她一起决定是去图书馆查资料,还是去户外观察自然,让家庭活动和校园学习形成互补。当艾雯竞选班长时,我们既鼓励她“大胆尝试”,也主动和班主任交流,了解她在班级工作中的表现,帮她梳理遇到的问题,教她如何和同学沟通、如何安排班级事务,让她在实践中提升能力。正是这份“家庭支持+学校引导”的双向守护,让艾雯在成长中更有底气,也更敢于探索。

看着艾雯一天天长大,我们愈发觉得,家庭教育从来不是“塑造完美的孩子”,而是用爱和理解,陪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节奏。就像那朵小小的苔花,不需要耀眼的阳光,也能在自己的天地里绽放芳华。未来,我们依然会做她最坚实的后盾,陪她继续勇敢地、快乐地走下去,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