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11 月,王老师第一次走进我们学校。那天放学回家,我问妈妈:“下午你去学校干嘛了?”妈妈笑着说:“我去报名新华小记者家长课堂啦!”我好奇地追问:“是给家长上课的地方吗?”几天后,答案揭晓——我们来到进修校,上了一堂特别的课。
课上,王老师让我们写下“我喜欢”和“我不喜欢”的事。几乎所有人都写“喜欢看手机”。于是,王老师讲了一个关于手机的寓言故事:手机原本是仆人,后来却悄悄变成了主人。故事讲完,我第一次有了“放下手机”的冲动,当场报名参加了第一期训练营——那时窗外正飘着冬天的第一场雪。
训练营里,我遇到一群自律到发光的伙伴:李雨辰、杨哲熙、焦笑漫……他们像镜子,让我看见更好的自己。很快,我迎来第一次体验采访任务——晋城“两会”。王老师手把手教我们采访礼仪:如何递话筒、怎样礼貌打断、怎么把“您好”说得不卑不亢。原来,采访不是提问,而是用问题搭桥,走进别人的世界。
寒假第二期训练营,我们去了珏山。打水仗、参观青莲寺、夜宿古寺……最“惊心动魄”的,是我偷偷在思维导图上贴了一张“自制奖状”,被王老师发现后“一票否决”——所有思维导图当场撕掉重来。我一边掉眼泪一边熬夜重做,却在第二天清晨看见日出,忽然懂了:荣誉只能自己挣,不能自己印。
那学期,我的成绩像坐上了小火箭:语文 36→88,数学 70→100,英语 36→及格线以上。数字不会说谎,努力更不会。
第三期寒假训练营,我收到一封来自北京的新华小记者录取信。3 月 2 日,我们抵达首都。
第一天,动物园。我第一次看见像城墙一样厚的非洲象,听见狮子打哈欠像发动机;斑马群奔跑时,黑白条纹连成一条扑面而来的“白浪”,我脱口而出:“这不就是《观潮》里的那条浪吗!”
第二天,科技馆。四层楼浓缩了人类万年文明:1 楼是钻木取火,4 楼是机器人和机器狗。机器人弹琴、投篮,动作一气呵成。我忽然有点心慌:如果我现在偷懒,将来会不会被它们“抢饭碗”?
3 月 4 日,两会体验采访正式启动。印象最深的是赵志海爷爷——他把杂交水稻种到非洲,让那里的人们从“吃不饱”到“仓廪实”。一位非洲记者告诉我,很多人家把赵爷爷的照片挂在客厅,“像挂祖先一样敬重”。那一刻,我懂了什么叫“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两会结束,王老师把喜报送到我校。申校长在升旗仪式上为我鼓掌,杨老师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我握着话筒,向全校师生分享:“向上的力量,原来可以传染。”
今年暑假,我再次回到珏山。
“神笔马良”拓展游戏里,我们 4个人必须同时拉绳,才能写出完整的字。只要一个人偷懒,字就会写坏。游戏结束,王老师问:“谁让你们成功的?”大家齐喊:“团结!”那一刻,我把“团结”两个字写进了心里。
这个假期,我完成了数学 7 课 7 练、语文 4 课 4 练、英语 4 课,还读完了两本人物传记。我把所有作业、体验采访笔记、思维导图摊在桌上,像摊开一张成长地图——每一个坐标,都闪着向上的光。
新华小记者不是一场活动,而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持续向上的大门。
愿我,也愿所有小伙伴,都能带着这把钥匙,去开更多门,见更大的天地。
城区二小 新华小记者 何彦杰(100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