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小湖:中共党员,正处级干部,宁波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宁波市高等院校“知行新说”思政课导师,宁波市社科普及讲师团讲师,2020年宁波(市直机关)最美“银辉”志愿者。
出生于老红军家庭的叶小湖,在18岁那年,就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次严峻考验,还在五中(现在的效实中学)读书的他应时代的号召被分配到了黑龙江集贤县插队当知青,一个城里长大的孩子毫无准备地脱离了自己的“舒适区域”,从江南的温润来到了北国的肃杀,与五湖四海的青年一起在黑土地上,感受着山乡巨变。四年的知青岁月,叶小湖种过田、修过路、盖过粮库,做过仓库保管员、当过农村小学的代课老师,还参加了大队组织的文娱宣传队,闲暇时到公社里的各个大队演样板戏、唱红歌,为大家丰富业余生活。那段特殊的经历磨练了他坚定的意志。
1973年10月,叶小湖回到了宁波,被安排在一家工厂工作。这一时期,社会上普遍缺乏对于文化知识的追求,但他并没有随波逐流,年轻的叶小湖早已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他先是通过成人业余夜校的学习考到了正规院校,完成了三年学业,随后又在宁波市首批面向社会招聘的市直属机关公务员的队伍中脱颖而出,从那一刻起,叶小湖就算是真正步入了“革命工作者”的行列。
1988年10月,叶小湖调到了宁波市政府口岸办工作,彼时的宁波空港仅仅处于初创阶段,栎社机场才开始兴建,庄桥机场只有几条国内航线;而那时的宁波海港建设也是刚刚起步,用码头老员工们的话说——“港区只有‘四大机’,两台斗轮机、两台卸船机、装船机和三四台皮带机。”叶小湖在口岸办这一呆就是24年,期间他经历了东方航空公司宁波至香港的通航、香港港龙航空至宁波的通航、世界最大集装箱船靠泊宁波北仑港等重大时刻,可以说叶小湖在口岸办工作的24年,恰好就是宁波港口岸从小变大、由弱而强的24年,这一次他有幸成为了这段重要历史时期的直接参与者和见证人。
时光荏苒、韶华不再,叶小湖也终于走到了退休的年龄,赋闲下来的他对于自己的“红色基因”总是念念不忘,常挂嘴边的一句话就是“退休不褪色”。事实上叶小湖也并没有让自己真的“闲”下来,从小耳濡目染的家国情怀激励着他投身到了“银辉”志愿者服务的各项工作中,尤其是参加宁波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志愿者以来,主动走访了多处浙东抗战红色遗址,一度还把足迹踏到了沂蒙老区,对此叶小湖不无感慨地说:“今天战争的硝烟虽已散去,但前辈们身上那种对党忠诚、理想坚定、无私奉献、爱国爱民的崇高精神,依然在新时代熠熠生辉,值得我们后人继续发扬光大、更好地传承。”
行走归来的叶小湖深深感到了“红色基因”亟需薪火相传的迫切性,他在自己的文章中写道:“青少年阶段是人生成长中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正是带着这种思考,叶小湖主动结对全市8家高等院校,并多次走进社区,带着他从余姚梁弄、宁海三洋等革命根据地收集整理而来的珍贵历史资料,开始了他“传播红色能量”的实践活动。2019年,中国流通行业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红色文化产业发展委员会(简称:红委会)的揭牌仪式上,红委会宁波工作站正式授牌,组织的成立使叶小湖受到了莫大的鼓舞,“红色基因”在他心中埋下的那颗火种,此时正愈燃愈烈。“让学生心灵中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厚植爱国主义的崇高情怀。”这是他心中最为朴素而真挚的愿望,2020年,他成为新华小记者宁波组委会思政导师,为带有红色基因的青少年组织注入红色文化的力量。
2019年5月24日,叶小湖以“东道主”的身份迎来了远方的“贵宾们”,他们是应约来参加“纪念宁波解放七十周年”活动的老红军、老将军的子女,也有老八路、新四军的后代,这些携手新中国一路行来的“不再年轻”的红色后代,相逢在灵桥边的三江口,彼此间依然能感受到那拳拳的赤子之心。此刻叶小湖回首望着背后的灵桥,看到的似乎满眼都是七十年前解放军在这里受到群众夹道欢迎的场面。
(通讯员 齐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