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少网欢迎您!

010-57196018

校园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探访罗埠老街——金华市宾虹小学笋芽儿中队主题活动

发布时间:2024-09-11 发布者:吴泽 浏览次数:3404
分享到:

古老的溪流江水,驮起了一座古老的罗埠镇。步入罗埠老街,满眼都是明清式老宅,古色古香,韵味悠远,仿佛走进古诗词的意境。据说罗埠的豆制品可是豆制品界的“扛把子”,油泡、豆腐干等都是远近闻名的“香馍馍”,经常卖断货。还有土汤圆、酱油、传统糕点等都是非常受欢迎的网红产品。带着对老街的好奇,宾虹小学笋芽儿中队走进罗埠老街一探究竟,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


来到罗埠老街,同学们最先体验的是制作状元糕。先把米粉填进模具二分之一的位置,然后铺上一层白糖,再放二分之一米粉,与模具齐平,压实。然后小心翼翼地将模具倒扣过来,慢慢拿起,一块香喷喷的状元糕就做好啦!糕的正面还有“状元及弟”的字样,寓意着同学们学业有成,考中状元。状元糕蒸熟以后咬起来香糯糯、甜滋滋的,嚼着自己做的状元糕,别提有多好吃了。



品尝完香甜的状元糕,我们去探密一家藏在罗埠老街的百年老字号——罗埠老酱坊。它的前身是始于1894年开办的罗埠“隆泰益”官酱园。走进酱油坊,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排得整整齐齐的一坛坛酱油缸,它们正在美美的享受着“日光浴”,场面相当壮观,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晒酱了吧。罗埠老酱坊一直秉承着好酱油的三大特点来制作:酱味正;天然晒;没有味料色素添加剂。真正好的酱油,是酿造,而不是勾兑。百余年来,罗埠土酱油坚持传统工艺酿制,“昼曝日,夜披露”,“春生曲,夏制酱,秋出油”,经过“日晒夜露”让产出的酱油特别鲜香。一颗黄豆要成为酱油,需要一年或一年以上,生产周期特别长,经过三伏天暴晒过的酱油可以不用任何添加剂。制作出醇香浓郁的好酱油,除了晒酱,还有非常关键的一步,那就是耙酱。酱油坊的师傅告诉同学们,耙酱是为了便酱油的温度、湿度、颜色保持一致。只见师傅用一根类似猪八戒的九齿钉耙的耙子,在装满黄豆酱的缸里一按一提,一点一点的把这缸酱调匀。同学们也跃跃欲试,轮流体验这神奇的耙酱。看!同学们耙得多认真,一缸酱很快就被同学们集体的力量调匀了。



酱油可以调味,增加食欲,是厨房的必需品。这次的酱油坊体验活动除了了解酱油的酿造过程,还邀请同学们亲手打一瓶酱油带回家,真正可以品尝到被列入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罗埠传统土酱油了。

说起罗埠“金字”招牌的豆制品,当然少不了豆腐了。豆腐好吃又营养,是老少皆宜的一道美味。那么豆腐又是怎么做成的呢?带着疑问,同学们来到了豆腐工坊。豆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两汉时期,淮河流域的农民已使用石制水磨。一颗小小的黄豆到成型的豆腐需要经历去壳泡豆、加水磨浆、挤压过滤、撇沫煮浆、点卤凝固、按压成型6个步骤。同学们这次体验的是磨浆和成型两个环节。小伙伴们分工合作,添豆的、磨浆的,使出吃奶的力气磨呀磨,还有边磨边喊节奏的,好一片热闹欢乐的景象。



磨完浆,同学们可要大显身手,亲手做一块豆腐了。首先把凝结好的豆腐花舀进铺好包布的模具里,再用包布将豆腐花包起来,然后盖上板子压出水分,最后把豆腐按压成形,一块方方正正、白白嫩嫩的豆腐就做好啦!同学们个个听得仔细,做得认真,成功的做出了一块块饱满Q弹的豆腐。现场已经有同学蘸上罗埠土酱油,美美地享受起来了。


罗埠豆腐为什么这么受欢迎呢?那是因为罗埠“黄小豆”颗粒肥大、质地饱满、营养丰富,做出来的豆制品味美鲜甜,自然就不一般了。

罗埠豆制品美味的背后,是对老手艺的坚守。手工制作的豆腐全都用盐卤,没有其他添加物,对于点多少卤、什么时候点卤、分几次点、用什么手法点等,老师傅们早已“点卤成经”,各有一套独到的章法,因此让人念念不忘。


罗埠老街之旅圆满结束了,通过对做状元糕、耙酱、做豆腐等传统手工艺的体验,感叹于传统手工艺背后,是师傅们用精妙的技巧和精湛的工艺,将这些得以保留与传承,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

 

通讯员:邵群燕